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通常会遇见以下类型的劳动纠纷?如何处理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5-28 浏览次数:一、常见的劳动合同纠纷类型
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通常会遇见以下类型的劳动纠纷:
第一种,单位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实践中,企业基于降低运营成本之考虑,经常采取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延迟倒签劳动合同的方式。而劳动者由于处于弱势地位或出于其他考虑,也往往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未追究单位的违法责任。依照现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就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法律的强制要求,若单位拒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但需要注意的是,劳动者请求单位给付双倍工资在实践中大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即一般都限定在劳动者应自单位违法事由出现之日起一年内主张。
第二种,单位不和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大多是单位任意延长试用期天数或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不符合法律规定。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2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6个月,且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凡违反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均可要求单位给付全额工资(试用期工资为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第三种,单位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企业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保,这是一项法定义务。若单位拒不缴纳的,属于明显的违法行为。但实践中,很多企业为降低自身经营成本,要么不缴纳,要么延迟缴纳。对此,建议劳动者积极采取申请劳动仲裁方式或向社保局投诉及要求处理等方式来维权。
第四种,单位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发放工资。此类情况多发生于单位无故或找理由克扣劳动者的工资。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数额足额发放劳动者工资。若单位拒不足额发放的,劳动者有权依法追讨。
第五种,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后而拒付加班工资。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应支付工资的1.5倍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支付工资的2倍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支付工资的3倍的报酬。但在实践中,很多单位都没有依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来支付加班工资。
第六种,单位任性地辞退劳动者而拒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有:当用人单位存在特定违法情形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辞退的、用人单位无过失性辞退劳动者的、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用人单位被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被吊、关、撤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等。若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则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对前述法律规定,建议劳动者对其要作最基本的了解和学习。
第七种,单位既不安排劳动者休年休假也不支付劳动者年休假工资报酬。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但在实践中,很多劳动者对年休假都不甚了解。当单位未依法安排劳动者享受年休假时,劳动者也未向单位及时要求给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八种,单位任性地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工资等级或工作地点。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关于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资报酬等条款均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系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所达成。在劳动合同生效后,除双方再次达成新的协商意见或出现法定事由外,单位不得擅自或变相调整。但在实践中,很多单位采取各种方式对前述事项进行任性地调整,劳动者在遭受此类情况时,建议积极维权。
二、发生劳动合同纠纷时的应对方法
当劳动者遭遇本文前述所列劳动纠纷时,建议按照如下方式来应对与处理:
1、劳动者要有证据意识,建议在平常工作中就做个有心人,多固定一些与自身相关的的证据(如自己的工资证据、加班证据、休假证据、社保缴纳证据等)。虽在劳动纠纷案件中,有些证据需由用人单位来举证,但作为弱势一方,掌握足够多的证据肯定是对解决纠纷有好处的;
2、在遭遇劳动争议纠纷时要合理、合法的维权与取证,必要时应委托专业律师代理或指导。在实践中,曾出现过劳动者遭遇不公平对待时采取激进或违法手段维权,从而导致自身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例。因此,当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若经双方协商仍无法解决纠纷时,应及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免费),不建议劳动者采取私力救济方式维权。
总之,劳动者在遇到劳动争议纠纷时,应积极取证、积极协商,在协商无果后,要及时委托律师或自行申请劳动仲裁。只有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才有助于及时解决双方的纠纷。
(注:以上仅总结了劳动者可能会遭遇的常见劳动争议类型,若还需了解更多内容,可私信联系作者索取收费电子书《常见劳动合同纠纷应对指南之劳动者篇》)